当前位置:首页 > 河北教育 > 正文

推行殡葬改革不能忽视人性关怀2014-05-28 16:48:36 | 来源: | 查看: | 评论:0

  近日,安徽安庆实施殡葬改革,要求从6月1日起,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。改革政策公布后,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,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:殡葬改革政策的“一刀切”,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;政策推行过于迅速,致宣传、教育不到位;基层强行收缴棺木,直接刺激老人;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。(5月28日《新京报》)

  必须承认,殡葬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、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儿。在当前我国人多地少、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下,推行以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、移风易俗、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殡葬改革,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举措。

  所以,安徽安庆市推行殡葬改革,是时代要求,是大势所趋。可是,政策还未正式推行就先发生了6位老人自杀身亡的悲剧,笔者以为,是过程中缺乏人性关怀所致。

  在有着浓厚土葬风俗的安庆农村,土葬已不再只是一种个人行为,而是一种延续多年根深蒂固的乡土民俗文化。许多老人把棺木视为后半辈子最重要的“财产”,可见“睡棺材”想法的之强烈。所以,要推行改革,首先就得先破除老人们的陈旧观念,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思想上不抵制了行为上才能得以认可。

  可惜,从3月中旬拟定政策。到4月初启动改革,时间短短半个月,而且期间也没有任何宣传、教育,有的不过一张冷冰冰的通知。村民把这一消息形容为“突如其来”,笔者觉得,说“晴天霹雳”都一点不为过。就像一幢你买了很久的房子,正准备搬进去住了却突然要被强拆,还没人告诉你为什么,试问,如果是你,你能接受吗?

  另一方面,虽然省上、市上反复强调,禁止强制收缴棺木,可这一政策落实到现实中,却变成了棺木必须上缴,且没有任何通融空间。所谓的“留去自愿”,不过是眼睁睁地看着人把准备了几十年的棺木抬走、或者直接销毁。今年88岁的潘秀英为了“睡棺材”已先后自杀了4次,在其子女的恳求下,村委会才同意暂不收缴其棺木。靠自杀才能换来勉强的“妥协”,难道,人的生命已这么不堪了吗?

  推行新政策必然会受到利益受损方的阻拦,估且不论这政策是否正确适当,但“人性关怀”却必须贯穿政策始终。从提出政策,应做好各方利益诉求的充分调研;到制定政策,应考虑到改革可能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隐患;到执行政策,如何在得与失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将伤害降到最低,政策是灵活的,但进步是必须的;政策可以调整,但“人性”的核心却不能有丝毫动摇。

  其实,何止殡葬改革,暴力拆迁、粗暴执法等无不是缺乏“人性”的具体表现。推行新政策的目的终归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,但如果推行的过程中听到的不是笑声、而是哭泣,看到的不是赞同、而是悲剧,那请问,这样的“好”又有何意义?

  作者:龚书

上一篇:“灯下黑”阻挡不了反腐的进程 官员还须彻底与企业划清界限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