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河北教育 > 正文

“交警进酒店”下文不该“想当然”2014-08-06 16:21:28 | 来源: | 查看: | 评论:0

  近日,一段名为“沈阳交警在高档酒店办公”的视频,引发网友热议。记者拨通了沈河交警大队的电话,工作人员证实,是由他们负责在此处执勤,但否认视频里的说法,称“交警不可能在陶朱公馆办公”。上述工作人员称,由于附近没有休息岗,交警可能中午在陶朱公馆休息。(8月4日新华网)

  当“公务员”与“酒店”联系在一起时,会让人想起什么?是某某领导大吃大喝安于享乐,还是某某干部爆出“开房”丑闻?这两种推测都有曾经的事实作支撑,以致于“公务员”与“酒店”一相遇,总能擦出点舆论火花来。而这一次,“引线”是一个31秒的视频,主角则是交警。

  视频名称就足以吸引眼球。短短十一个字,却能引出两种视觉反差。首先是“交警”与“酒店”,同前所述,而且是“高档”,与常人生活天上地下,一旦“偶遇”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;其次是“酒店”与“办公”,它俩显然也难统一。为此,初看此事,不招人非议都难。然而深读之下,笔者却有另一番思索。

  “办公”一说来自于拍摄者的发问“是不是办公”。这是一个很“考人”的问题,发问者似乎已经提前作了定性,只需要对方回答是或不是。如果说不是,“后果”更严重,上班时间不办公反而进酒店,口水来得更猛;如果说是,这又掉进了另一个“陷阱”,酒店怎能办公呢?这个问题犹如“你跑得比猪快吗”,回答者无论如何回答,都只有“中招”的份。同样,这位交警无论进去做什么,都是跳进了黄河。

  面对质疑,有关部门回复“休息”并非没有道理。说交警执勤环境差,恐怕没多少人会反对。在轮岗休息时段,来到附近仅有的酒店大厅休息,就一定“犯戒”吗?酒店大厅对外的“半开放”并不少见,就犹如小卖部接受路人躲雨一样,并不要求顾客买点什么,反而能增加点人气。当然,可能还有人质疑不只是休息,而是在酒店高档消费。要证明这一点,则需酒店与有关部门发声,公众“想当然”怎能定性?

  诚然,近年来频发的干部作风负面事件,不可能不让人们形成思维惯性,但凡遇见一些“风声”,很容易就往坏处想。如此监督,确能给某些部门施加足够的舆论压力,但不能因此退化了公众自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。要知道,一个更有效的公众监督体系,不是一哄而上的“想当然”建立得了的。(冬月禾)

上一篇:命名式工作法突显了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 何美玲:12306安卓端新装上阵能否安放更多乡愁?下一篇: